職人書選|《死後四十種生活》:探討死後的世界,帶你走出人生的低谷
《前言》
其實,我們這種越是盡心盡力、有責任感的人,越是容易感到壓力山大,常常被焦慮所苦,甚至失眠。然而,慶幸的是,我找到了一些減壓的方法:運動、大笑,甚至我還喜歡「追劇」來紓解壓力。沒錯「追劇」也是一件很棒的紓壓方式,它一樣讓人分泌有活力的多巴胺,減少煩躁的腦內啡。
最近,我追了一部充滿「慢生活」氣息的劇集,名為《去有風的地方》。這是一部讓人放慢步調,重新感受生活溫暖的小品劇。這回一路看下來,有一股衝動還真想放個長假,去那兒旅遊啊!(ps.也許是更感受到之前特愛的那首歌:去大理。)
但是別急著評價這齣劇,石頭哥要說的是:我挺喜歡這清秀帥氣的男主角,簡直是小鮮肉一枚啊,所以追加看了他的新戲:《春色寄情人》。進而引發我去閱讀了這本書:《 死後四十種生活 》。這是個怎樣的來龍去脈呢?就聽石頭哥如此說來吧!
♟推薦來源:來自ReadMoo讀墨;
♟閱讀對象:當你覺得人生了無生趣時,讀讀這本書《死後四十種生活》,透過四十個奇幻故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,找到你內心的力量與平靜!
《春色寄情人》的啟示:生命的轉化與愛的延續
在電視劇《春色寄情人》第八集中,劇情達到了一個令人動容的高潮:女主角的小妹何裊裊因父親何叔的突然過世而深陷悲傷,甚至產生了想追隨父親而去的念頭。在這個危急的時刻,男主角耐心地用「物質不滅定律」來開導她:
「人死後會化成無數的原子質量,也許會變成花草樹木,也許會變成昆蟲動物,生命只是換了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。」
這段話源於他閱讀的一本書—《死後四十種生活》。書中所描繪的「物質不滅」的理念,不僅讓何裊裊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,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關於愛與存在的全新視角。
1. 物質不滅定律:死亡並非結束
這個故事不僅觸動了劇中角色的內心,也讓我作為觀眾感受到生命的韌性。人雖離開,但情感、記憶與愛卻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於這個世界中。
2. 書籍與劇情的完美融合
《死後四十種生活》中的哲學思考被巧妙地融入《春色寄情人》的劇情之中,讓這部劇在情感層面更具深度,也讓人反思:愛是否真的能超越生命的界限?這樣的故事情節,不僅僅是一種安慰,更是對生命意義的真切詮釋。
3. 啟發:當悲傷來臨時
對於何裊裊來說,男主角的一席話幫助她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找到了一絲希望,也讓她認識到,父親的存在已經融入這個世界的一切之中,而她的生命則有著更多值得探索和延續的可能性。
《死後四十種生活》:四十個故事與哲學的對話
當我們遭遇情殤、失婚、挫折、死別....,覺得人生毫無意義的時候,我們常常會想就此結束生命吧!其實,很久以前我也有這種念頭,心想該有的我都有了,追求不來的也都追求不來,如果我結束這個生命,是否重新投胎輪迴又可以展開更積極的新生命呢? 我想《死後四十種生活》這本書,還真的適合想探討死後的世界,或是在低谷中的你閱讀。
《死後四十種生活》》是由知名神經科學家大衛·伊葛門(David Eagleman)所撰寫的一部短篇故事集。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描述了一種人死後可能經歷的生活形態,總共四十種可能性,從充滿想像力的奇幻世界到深刻的哲學思考,這些故事試圖回答我們對於死後生活的好奇與恐懼。坦白說,這神經科學家挺會說故事的,害得我簡直不不敢再幻想下輩子投胎變成快樂的蝴蝶、開心的蜜蜂、傻傻的山羊了。 乾脆當一隻樹懶,會不會更開心呢?
在這本書中,作者用一種幽默且富有哲理的方式呈現每一個死後可能的場景,讓人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,思考什麼才是我們應該珍視的東西。我相信,這些故事不僅僅是關於死後的世界,更是對我們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思。特別是在職場的高壓下,你得學會懂得角色扮演,你才有辦法真實的轉化工作壓力。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示:生命不會終結,而是以不同的形式繼續存在;苦難不會終結,打不倒我的敵人,就會變成我成長茁壯的肥料。
《小結》
石頭哥職場這些年來,親自包一台大巴🚌帶近30人北上,為一位30出頭在家上吊的前工程師弔唁過;也曾為了一位夫妻吵架,去南寮漁港跳海自盡的前同事,帶隊去公祭;還曾去一位在浴缸割腕的前同事上香…。這些都是我難過至極,不願意面對的一切啊!
好吧!覺得人生了無生趣的朋友,可以拜讀這本著作《死後四十種生活》挺有趣的喔!而且四十個獨立故事都相當精彩,希望能幫助你找回生命存在的意義!當然,不得已時,找我聊聊也行我很樂意拉你一把的!
如果覺得挺需要多巴胺、腦內啡的朋友,可以追這齣劇《 去有風的地方 》,感受慢生活的樂趣!至於覺得男主角帥氣的朋友,想感受遺體整容師經歷的幾個故事,可以追這齣《春色寄情人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