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上思維|別以為你只是一顆小小螺絲釘
每週五分鐘,掌握實務技巧,讓你從容應對職場事務!
【前言】
日安,我的朋友,我是石頭哥。有時候我們看一個問題、處理一件事情,常犯了自以為:我不是把事情做完了哦,我是真的把事情做好了。可是,怎麼還是被主管電呢?你是否也曾經多次為此感到很困惑呢?
是啊,大家都知道事情做完、事情做好的差別,但是也許我們都忘記了:換位思考、階層認知的差異/跨部門認知的差異。今天石頭哥就透過案例來分享認知的差異,希望幫到常常把事情做好,卻仍然被電到一頭霧水的朋友。
♟模組類別:職場案例學-第六講:實用軟技巧
♟適合對象:常常把事情做好,卻仍然被電到一頭霧水的朋友。
【思維決定高度:一顆小小螺絲釘】
《案例學》
我把某廠區的一個統計製程管制課切出去,獨立成為一個部門,讓主管晉升為部經理,因應業務的擴大需求。由於主管都過去了,剩下的人由副主管帶領,規劃為X單位的人力資源訓練整合課,業務涵蓋DL招募、訓練、認證、定期性Attribute/Variable R&R、跨廠別水平展開事項稽核...等等。
新手懵懵懂懂總覺得前人交接怎麼做我就怎麼做,更何況很多事項都有標準的SOP可以遵循,我「承襲」啦,怎麼主管還挑剔我呢?
那天視察後,對少了一層主管認知差異這麼大的事情,我思考了好幾天只好以招募面談的引領為例,帶著他走了一趟!希望我的龜毛別嚇跑他才好。
我覺得面談不應該只是著重在面談那個範圍之內的事務:瀏覽人力銀行、聯繫校園窗口,然後等著應徵者上門,填填資料、分析問卷、口頭面談....等等,把自己高高掛天上,好像自己就是老闆!
🎯我認為:面談,從引領開始就是服務的一環,也包含公司的品牌行銷,包含人員心裡的安適性,包含應徵者離開後的口碑行銷...等。不應該讓應徵者換完證件,直接在大廳等待,再引導到面談室,然後按照標準的SOP完美的完成相關的面試作業。
《我可以怎麼做》
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做呢?
🎯一、親自引領:
我們到從大門去親自接引他,接引到隔壁廠區的面談室,這原本單純走路約200公尺的行程,在路上你就可以介紹公司過往的高峰與低谷的歷程,以及周遭停車場...等員工設施,而且路途也足夠讓對方感受到公司廠區的寬闊,心裡也更能感受到在這邊上班應該可以很穩定。
🎯二、過程行銷:
到達面談室的廠區,接著引領他到頂樓(廠房的設計約12樓)行經兩家銀行的提款機,7-11便利商店都可以再三的介紹,讓他感受到便利性、福利與環境的整齊性。然後,帶領他買杯咖啡,一起坐在12樓的窗台邊,欣賞一下周遭壯闊的視野,晴空、漲潮時遠眺還可以依稀看到貨輪在海上航行著...。
你等於把公司當產品行銷給這些應徵者,也等於把對方當成朋友ㄧ樣聊著。這除了讓對方更有心想進來公司外,不管他錄不錄取,對你的公司整體形象應該有所加分,也樂於幫你介紹朋友來應徵,這種透過『口碑行銷』的方式,比你一個人慢慢找還來得快!
🎯三、進入原先標準面談SOP:
對於面談準備、面談技巧...等等,石頭哥都有另外文章敘述,這裡就不贅述了。 光是面談引領這件事,就足足讓他寫了二十餘條要做的事項,每一個步驟都存在它的必要性!不簡單吧!!可見得面談引領的程序,不再只是單純的follow SOP,你認為有把事情做好,我也認同。但是,放在不同階層的主管平台上,主管期望的又可能不單純是你想的這樣,這也就是職場中的認知差異,常常會造成單位之間吵不停,或是你和主管總是八字不合。
【結論】
你,就是自己職涯的CEO。如果你認為自己只是一顆小小螺絲釘,那麼你永遠只是一顆小小螺絲釘,成不了氣候的,看完文章你應該為自己職涯去思考、去規劃,去想想看:這件事情老闆的角度會是什麼呢?換位思考很難,了解階層認知差異、跨部門認知差異很難,更難的是怎麼升遷不是我啊。
因此,職場中要減少認知差異避免做白工,就得學習向上多請益,瞭解主管心裡想的是什麼?要的是什麼?看的視野是什麼?極小化你們之間認知的差異,你才能『做在主管開口之前』。這樣子,想不晉升都難。